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观后感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时间:2024-05-30 12:15:56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4篇)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4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里归途的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1

看过《万里归途》之后,心情久久未能平复,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震撼于生命的脆弱。

影片中出现了四次“瞬杀”时刻,每一次都能让观众吓一跳,心跳不由自主加速。

时刻一

宗大伟(张译饰)等一行四人遭到当地武装人员的扣押,目的是为了索贿,宗大伟自掏腰包摆平了武装人员的头目,正准备要开门离去。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爆炸,产生的气浪击倒了所有人,当宗大伟等人起身来到大街上时,放眼望去是一片狼藉。

一名武装人员因爆炸而“腰斩”,下半身倒在一边,上半身还在垂死挣扎。隔着大荧幕,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惶恐的情绪,试想一下,身临其境又会如何?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作为旁观者往往是心中毫无波澜,但《万里归途》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一旦身陷战争会有多么的无助。

时刻二

当宗大伟、成朗(王俊凯饰)和章宁(张子贤饰)在楼下交谈时,不远处的街边毫无征兆就发生了交火,然后很快就结束了。确认安全之后,宗大伟回头去看章宁,后者的颈部已经中枪了,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牺牲。

发生交火的前一刻,章宁还在跟宗大伟较劲儿,刚刚要和好,人就不行了。嘴角儿冒着血,还念叨着自己的口头禅“Easy”,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受,只能说太不真实了。明明不久之前还在侃侃而谈的一个人,顷刻间就倒在了血泊里,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中充斥着莫名的崩溃。

时刻三

当得知章宁的妻子白婳(殷桃饰)失联了,宗大伟和成朗决定掉头寻找,来到了白婳有可能藏身的城市。在与武装人员的头目对话时,对方突然间遭到了射杀,接下来宗大伟和成朗也是九死一生,先后躲过了武装直升机的无差别射击以及坠毁。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自己正在与某人说着话,眨个眼的功夫,这个人就被爆头了。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了,好比“死神”的镰刀擦着自己的脖子划过,绝对是深入骨髓的恐惧。

时刻四

在找到白婳并准备出境之前,宗大伟与努米亚(影片中发生战乱的虚拟国家)的边境官握手言和,成为了彼此欣赏的朋友。不曾想,叛军来袭,不久前刚与宗大伟亲切拥抱的边境官,直接被吊死了。

宗大伟看着自己的朋友惨死,依旧要为了同胞们的生命安全,不得不跟叛军首领玩“轮盘赌”。不好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深刻理解了一句话,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

感谢祖国给予的和平

实话实说,《万里归途》的观后感是沉重,压得人喘不上气。唯一令人振奋的是,开头和结尾处,宗大伟的那句“带你们回家”。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自豪于祖国的繁荣富强,能够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迅速撤侨。自豪于国内的和平盛世,看着宗大伟与妻子(万茜饰)、女儿团聚在万家灯火之中,才明白安居乐业是多么幸福。

感谢祖国,感谢那些为祖国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人,包括守家卫国的军人、攻克技术难关的科研工作者、维持社会稳定的执法者等等,还有张译、王俊凯、李雪健、成泰燊以及张子贤所饰演的外交官们。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2

《万里归途》完全不负商业大片的体量。饶晓志的电影还是有保障的,故事很扎实,困境一波接一波向主人公袭来,节奏十分紧凑,而身在战场,时不时降临的枪林弹雨,不期而至的死亡,让影片始终处在一种惊险紧张的状态下,不到最后一刻都得悬着一颗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讲“撤侨”的不易,不光是概念性的输出,不是口号式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外交官的不断交涉、对战场的判断、对暴力的抵抗,也需要侨胞们自己的冷静镇定和信念感。本片更关注的是来自人本身的智慧和勇气,回归到了“人”,这是此类电影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此外,虽然没法在国外拍,是在国内取景,做了实景改造和1:1场景搭建来拍摄,非常有真实感,制作上很见工业属性。

张译的角色也不同于常见的高大全男主,反而是“史上最丧”的撤侨男主角,多年多次的战场撤侨、不得已与家庭的疏离,让他始终背负沉重的心理阴霾,在人物塑造上给了他很大空间。“归途”不仅是从撤侨战场完成任务归来,也是一段归心之旅,人终归要凭借信念克服困难到达彼岸吧。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3

《万里归途》是一部又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电影。在努米亚燃起战火,中国积极安排组织撤侨的大背景下,将具体的叙述切口重点放在了外交官宗大伟、成朗进入战区、穿越战火、跋涉沙漠、克服万难,带领同胞回家的故事上。这部片子既彰显祖国对人民、对同胞的关怀与保护,显示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影片还通过为保护一名努米亚孩子而引发的`紧张剧情,彰显跨越国家族群的大爱。千难万险后,一句“飞机已进入中国领空”,意味着太多太多。

影片融合了战争片的元素,有关的场面可谓宏大,充分运用了IMAX的技术特点,视听感受层面做足了吸引力;影片同时又有着家国情、亲情、“同袍”情等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情动人,有很强的代入感。影片的人物塑造很有新意,这些外交官也是普通人,他们会恐惧、会难过、会纠结,但依然在关键时刻选择勇敢无畏、一往无前。同时,宗大伟、成朗的相互认同、影响,也在热血与责任之外,呈现出人物的发展变化与性格深度,非常耐看,也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

全体演员演技在线,让这个故事更容易走进观众的心中,他们奉献的表演是精准、到位、恰到好处的,值得品味。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许只有身在异乡,面对突发现象的时候,人才会突然觉得家乡的亲切,才会因见到家乡人,听到家乡歌而泪流满面。电影《万里归途》让每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生活在中国本土的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一;电影的开头中国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用喇叭喊道;“现在请大家把手上的国旗、护照举起来!我们带你们回家!”中国同胞们异口同声的`喊着“回家!回家!回家!”这也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电影里,带进了那个年代里,是的,那个时候大家渴望的就是回家,就是能够平安的归来。就在大家慌乱的时候,悲观的时候,国家就派人来了,或许我们只有通过设身处境的换位思考,我们就能明白此时此刻国家的概念是什么。

其二;电影中中国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面对被无数把枪指着,面对极度危险的时候,只见他坚定的拿出一本印着中国字的“外交护照”,然后霸气的下车穿过人流,震慑住了叛军份子。我看到这一幕着实感动,“中国护照”之所以这么有强大的震慑力,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国家强,在世界的影响力就大,这所带来的震慑力就大,外国叛军要思量 ……此处隐藏4798个字……是同伴在撤侨大巴前等待张译、王迅、殷桃的音讯。所有人的眼睛一直眺望着前方高坡的地平线,期待着那条轮廓线有所起伏……尤其此处饶晓志导演特意用了一个小女孩的主观视角镜头来呈现,就更加让人共情了。

电影《万里归途》多处用叙事节奏来故意“欺骗”观众,调动观影时的情绪。

比如电影的一开头,就让主角们陷入了麻烦,然后一番交涉问题解决,随即高兴离去……让观众以为危机解除,跟着心情放松了下来。结果下一幕就突然来个大场面,以此不断拨弄观众的情绪。使得电影节奏紧凑,基本能一直吸引住你的注意力。

前面一度被我认为是“槽点”的反派与张译互射桥段,还好有后面的“梅开二度”。一方面算是做了合理的解释,反派只不过是通过“不对等的信息骗局”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胆怯、求饶,从而彰显自己狐假虎威式的“强硬”。同时也再次callback了电影的经典台词“面具戴久了,真以为是自己脸了?”。

另一方面,也给了张译这个角色救赎的机会,为宗大伟正了名。

张译饰演的宗大伟绝对是充满正义感的人物,只是他的勇敢又夹杂了一份隐忍和牵挂。正是多了这份顾虑,让人物才更真实,更具立体感。不得不说张译老师把这个角色拿捏的准确、自然。

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就像曾经的宗大伟。这一对欢喜冤家,一个初出茅庐,一个久经沙场。一个莽撞勇猛,一个圆润变通。从起初的互相看不上,到最后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中和。

电影插曲《星星点灯》歌词和旋律,与当时电影的那段“逆行奔赴”剧情也很贴合,这首老歌我早已听过太多遍,但第一次听得这么激昂、动容。

虽然自己身上的“平安符摘下送人必领盒饭”的定律依然存在、个别几处台词也略显生硬、作为领衔主演王俊凯演技还有待提高……

但整体上看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故事不卑不亢,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用“国家的特殊性”推进剧情,叙事重点放在了不断遇到困难,然后协作解决困难的坎坷撤侨路上。

直白的说就是主旋律含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电影交火爆炸场面也比预期激烈。

最后张译从天安门驶过天安门,突然有点梦回《士兵突击》。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11

今天,《万里归途》正式上映,影片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

终极预告中,饰演外交官的张译和王俊凯深入枪林弹雨的异国小城,带领同胞徒步穿行沙漠戈壁,踏上危机四伏的撤侨之路,紧张刺激的情节扣人心弦。张译饰演的宗大伟被反叛军威胁时的特写,更是令人揪心。但回家的机舱广播响起时,同胞们百感交集的面孔令人动容,镜头中殷桃冲破隐忍的无声哭戏更是直戳人心。

同时发布的,还有一组“挺身而出”版海报,张译、王俊凯、殷桃在人群之中,走过艰难险阻的他们,满身风沙却眼神坚定,让人不禁更加期待这条归途的故事。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展现了撤侨路上的种种惊险时刻与感人瞬间,揭秘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式撤侨背后,外交官的不懈努力。首映后,“有燃点有泪点”“真实沉浸”是观众提及最多的观影感受。有观众直言,“紧张刺激的故事很燃,人物的情感又很戳泪,是情绪与视觉的双重满足”。

除此之外,张译的演技和导演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呈现也让观众津津乐道。张译细致入微的表演,演活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外交官,有观众表示“又被张译震撼到了,永远经得起大银幕检验的演技”。充满质感的画面,惊心动魄的情节,有观众感叹,“从故事结构,到人物塑造,再到镜头语言,收获了海浪般的重重惊喜”。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1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两天已经霸屏了,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让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看了电影《万里归途》,感触良多,面对旅居国外的侨胞们,强大的祖国是他们的坚实后盾,在他们需要祖国的时候,外交官的机智勇敢是他们的保障。

正如影片里所描绘的那样,他们需要抗住压力,摸清情况,冷静思考,需要处变不惊,还要临危不惧,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同胞安全带回家,当然也离不开上级团队的指导和大后方的支持保障。

但是在战火纷飞的地方,更多时候就得像宗大伟和成朗一样,冒着枪林弹雨,随时都有可能孤身作战,处处步步惊心。

他们常常是一本外交护照,一面五星红旗,一件防弹衣,一部电话,还有那一身反复锤炼的职业技能,是侨胞们的安全保障。

一腔忠诚使命奉献的铁血信念,就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影片从始至终都客观实在地讲述了外交官们的信念和坚持。

侨胞们在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是代表祖国给他们无限帮助的外交官,给了他们生的希望,为外交官们的付出致敬!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13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73周年华诞,我和我的朋友们去观看了《万里归途》这部电影。电影情节十分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就是:飞机已进入中国领空!

电影主要讲了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如何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32万6713步有多远,在地图上短短的一点,确是在外中国人回家的距离,不仅是沙瓦集市到迪拉特的距离!更是125个撤侨同胞心中的希望!万里归途中,被困住的100多人其中一个,每天用脚步丈量所走的路,拿本子记下数字,想知道走多少公里可以达到终点,他们穿越炮火,在沙漠中跋涉,只有一个信念-回家!当看到终点时的无力倒下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对生的渴望和对祖国的信任!

看完《万里归途》,最大的感触就是身在异国他乡,面对纵千难万险,必共赴归途,带你回家!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不管走到哪里,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同胞,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万里归途,我们回家!

有幸生于华夏,祝我们伟大的祖国73岁生日快乐!永远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 篇14

万里归途电影拍得太真实了,真实到像在看新闻,像在看纪录片,没有人可以预测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这边吃着火锅,摸着肚子聊着天准备散散步,在你这个念头出现的瞬间,

反叛军的子弹已经进了你的脖子和脑袋,生死不过就是一秒钟,甚至是一帧画面。

整个故事讲得就是主角团为了撤侨所做的事。

驻外大使馆被无差别攻击,一行人为了躲避攻击徒步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张译演的外交官用命去换同胞的活命机会,

以及无数当地的好人为了珍贵的国家友谊而牺牲。

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里展现出来的恐怖已经让人夜长梦多了,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想用很多夸张的形容词夸奖张译的演技,真的是处处是演技,尤其是接近结尾的两次爆发戏,愣是把我被大场面震慑的情绪拉进到他个人的表演里。“世界会好起来的”!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